《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阅读笔记

开篇讲社会星群的形成颇具洞见。语言的作用在于在人类群体中构建了一个抽象世界,从此人猿揖别。后续的讲述围绕社会星群展开,地名人名一多,读起来就慢了。

一切历史都归结于人如何「叙事」。历史诚然关乎事实,但事实最终要形成「叙事」才成为历史。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本质是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再创作。


发展出语言能力,就意味着我们能把单词当作其所描述的客观物体一样使用,这样单词就可以脱离客观物体而独立存在。


人类学会了真正的语言,发出的声音就不再限于提示同伴躲避危险、冲向猎物或准备开饭,而是进入了更高级的沟通阶段——开始用声音构建想象,描摹整个世界的样貌。


人类并非直接生存在客观宇宙中,而是生活在通过语言共同建立、共同维系的世界模式(world model)中。这个世界模式先于我们的出生而存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融入了它,而长大成人就是指一个人终于能够充分想象出人们共同的世界。


那个时候的人们尚未亲眼见过世界上很多东西,但只要群体中有一个人见过,就相当于其他人都见过了,因为那个人所见的东西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符号世界中的一个元素。


由于内陆地形崎岖,希腊人更愿意沿海居住,与周边地区的交往也倾向走海路而非陆路。背靠腹地而眺望沧海,他们眼中的陆地更多是在海外。


中国人没有给「天」赋予人格,「天」所代表的是看似无序的宇宙之中无处不在的一种非人格的、实在的秩序。


即便当时还有很多其他流派的思想家与孔子不属一脉,在争鸣论辩时也跳不出孔子立下的框架。


为了探索如何在更大规模上应对环境,人类需要一种以分工和规则为基础的中观尺度的社会组织样式,于是国家应运而生。


数学其实也成了一种语言,一种特殊的、能跨越文化边界而不发生意义变化的语言。


货币的出现并不是取代了以物易物,而是改变了信用赊欠的计工方式。


阴谋论,即总是认为在公众认知范围之外有一小撮人在秘密控制着世界。这类流言和说法产生的根源之一是金钱变得抽象化了,而这个趋势还在加剧。


所有这些社会潮流和文化动向都体现为一种趋势,即以进步或倒退来认识世界。在这个叙事中,时间是线性延伸、没有终点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偶尔也会暂时倒退。出现倒退时,人类必须阻止堕落,纠正方向,重回前进正轨。至于何为「堕落」、何为「前进」,不同的具体认识可以讨论,但人类努力的终极方向无疑是“进步”,这个方向是没有终点的——明天总可以比今天更好。


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心理的深层结构其实是一体两面的,而人的心理结构往往难以在一代人内发生重大变化。新生儿受天性驱使会主动探索自己所在的社会星群,并逐渐成长为适应社会的一分子。人在成长中可能会经历并接受社会的某些结构性变革,但面临变化时所体现的个性却是孩童时期从上一代人那里习得的。这样一方面能维持各项社会规则和社会形态的稳定连续,让一个社会的特质和生命力得以保存,另一方面也会使得社会形态的变化存在一定迟滞。而性别分工恰恰是人类社会中刻板印象最深的观念之一,所以人们会觉得这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太大变化,其实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过去二百年来人们的性别角色与性别认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器时代的涟漪效应推动了女性进入公共生活,这绝对要算历史上最重大的进展之一。上一次意义重大、可与之比肩的事件,恐怕要推回一万年前的新石器革命。那时,人类开始定居下来,自己培育作物,豢养牲畜,自己动手制造工具。新石器革命是在千年的时间尺度上陆陆续续发生的,给人们的交往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让父系氏族成为普遍的家庭组织方式。而从19世纪起关于性别角色的革命方兴未艾,虽然只经历短短两百年但已经发展成熟,并昭示着未来更大的变革,很可能终结父系体制,甚至可能让性别不再是人们身份的基本特征。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社会中的规则和人的认识暂时还没有跟上这场人类文化的大变革。


从我们会使用语言而成为真正的人类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构建一个主观的抽象宇宙,而这里我们看到的正是以一个现代机器为媒介的抽象宇宙。抽象世界模式存在的前提是人人都承认它的存在;它能给人以真实感,是因为人们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在其中交流。但既然位置的概念已经脱离了物理空间,人类的社交关系网也就从现实世界中完全分离出来了。

自chatGPT以来 三个故事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